有粉絲媽媽問:二寶出生後,大寶原本會自己做的事,現在全都說不會,硬是要媽媽幫忙,出現所謂「退化」的行為,讓一次要照顧二個寶的全職媽咪就快要崩潰了⋯⋯ 怎麼辦呢?
現在用力回想七年前,我的二寶諺諺出生後,洋洋哥哥似乎沒有出現什麼退化的反應,但那並不是哥哥真的接受了弟弟,而是他個性內斂的小孩,而是看在眼裡、記在心裡⋯⋯
像我家哥哥在長大些時,就產生「反撲行為」,講「反撲」好像很恐怖,這裡的反撲是指 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,偷捏、偷打小寶或是把自己做錯的事推到小寶身上,但大寶的所言所行全是「出自於直覺而非故意」。
當小baby出生後,任何事幾乎以他為主,讓大寶行為因此受限,例如說:玩玩具時要小聲一點、講話要小聲一點、動作要輕柔一點,才不會吵到或弄傷小baby;亦或是做出了某些行為影響到小baby而被責備,再加上大寶已有比較心態,他們會直覺認為如果我像小baby一樣,那麼父母就會多注意我一點,對這樣的退化行為我們大人解讀成「大寶覺得愛被小寶分掉了!」。
但事實上,大寶心裡是這樣覺得 - 我要的愛沒有被滿足!愛沒有被滿足,才是退化行為的根源。有句廣告台辭說的好「送禮送到心坎裡」,應用在這裡則是給孩子的愛要給到心坎裡,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是我們大人覺得公平或有給予就是他想要的。
手攤開五根手指長短不一,每個孩子個性大都不相同,找到孩子行為退化或不良的根源,發現孩子不滿足的點,針對這個點大量的給予,讓不滿的坑填平後,所有退化及不良行為就會慢慢減少。
以下是孩子需要被滿足的五個點:
- 言語的肯定:言語的肯定要「具體化」而不是只有說 你好乖、你好棒、你好懂事,我們必需要說出做了什麼事而給予讚賞,強化孩子對行為的認知及瞭解,這樣子做會他感受到愛,尤其在二歲似懂非懂的時期,我們更要不厭其煩一再地說。我覺得那時的我就好像是跳針的錄音機一直不停重複播放相同的話⋯⋯
- 身體的接觸:在父母的懷裡,孩子永遠都有感受到完全的安全、愛及重視,藉由肢身的接觸、體溫的交流、愛的抱抱,可以消除讓大寶知道他沒有因為小寶的到來而被冷落。
- 精心的時刻:每天固定給孩子one by one的時間,在這段時間裡要完全撇開雜事,當然更不能滑手機,是全心全意跟他單獨相處,即使每天只有十分鐘、十五分鐘,就能讓他感受到妳完全的愛,例如散個小步、睡前故事等等。
- 給予的禮物:這裡的禮物不是因為有好行為或是交換條件下而給予的,而是在沒有任何利益交換下給予的禮物,這樣的給予是能夠滿足孩子需要的愛。例如:爸媽外出後帶回的小禮物等。
- 服務的行為:當太過要求大寶獨立時,他們會感到不安,甚至會有沒被愛的感覺。這裡服務是指我們大人適時幫忙孩子解決問題的「服務」,當問題被解決後,孩子即會得到滿滿安全感及愛。例如:媽媽準備/提供的點心而讓他感受到愛。
五歲之前的孩子,上述五點要給予全面的滿足,那個不滿足的坑被填滿後,孩子所謂的「退化行為」就會逐漸減少;五歲之後的孩子則是會有一個主要需要的滿足點,其他四點為其次,但並不代表不重要。
我是個很用方法逃避的媽媽⋯⋯ ><
弟弟諺諺出生前,就已經先把洋洋哥哥丟到幼兒園去,兄弟倆相處時間並不長,哥哥也沒有什麼退化行為,但弟弟非常難照顧,不愛睡覺又常哭到臉色發青,幾乎都黏在媽媽我的身上,讓我也沒法好好去滿足哥哥的五點需求⋯⋯
為了這篇文章,我問了現在小六的哥哥那時感覺,才發覺沒出現退化行為並不代表他要的愛有被滿足,而是都憋在心裡,他說:那時真的有媽媽不愛他的感覺⋯⋯,隨後暖男哥哥又補了一句:現在不會了啦!好加在有說出這句,不然我這個媽會內疚到死的啦!
ps. 在這裡感謝袁大妹提供「兒童愛之語」這書,來讓我完成這篇文章,如果有大家興趣的話,可以去看看這本書,更歡迎留言一起討論。這時,我要大聲說:有手足真的是超棒的一件事丫!
留言
張貼留言